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詩人李白的貢獻和藝術成就)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來的詩人。他非凡的自負與自信,高傲的獨立人格,豪放灑脫的氣度,自由創作的浪漫情懷,充分體現了盛唐士人的品格和精神風貌。盛唐詩歌的生命力、情感和精神在李白的樂府絕句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他的詩歌創作充滿了無端湧動的 *** 和神奇的想象,既有波瀾壯闊的變幻莫測,又有優美自然的意境。李白的魅力是盛唐的魅力。
李白,名太白,青蓮居士。祖籍隴西(今甘肅秦安)季承。他的家庭背景和出生地仍然是個謎。5歲時隨家人從碎葉遷到四川綿州長隆縣(今四川江油縣)。
李白對詩歌的貢獻表現在兩個方麵:絕句,以七絕詩較為著名。樂府和歌行混在一起。李白的樂府詩大量使用樂府古題,但又能推陳出新,博采眾長。能打破風格界限,全憑文采取勝,用之能言善辯,行雲流水。讓人神清氣爽,香氣四溢。
當時唐人的三大夢想是:1。富有;2.騎鶴;3.下揚州。李白的許多詩作都反映在他著名的樂府詩中,如《蜀道難》、《江》等。李白在歌唱方麵的成就高於樂府。比如《玉壺吟》《舒雲,宣州謝送別校對信》:“自昨日起不得不拋我與博爾特;今天更傷我的心。秋雁有長風護航,我在這別墅裏麵對它們,喝著我的酒。大作家的骨頭都是你的畫筆,在天院,我是從小在你身邊長大的小謝。向往天空和明月。但既然水還在流,盡管我們用劍砍它,舉杯消愁。既然這個世界無法滿足我們的渴望,明天我將鬆開我的頭發,乘上一艘漁船。”再比如夢中登天目山。
李白詩歌的美是多樣的。除了雄壯浪漫的瑰麗風格外,還有一種自然明快的美麗魅力,這主要體現在他的自由言說的絕句中,用了大量巧妙的筆觸。在李白的現代詩中,絕句的藝術成就更高。比如“煙樹在雲端認,船在天上認”,“華陽哭盡規矩,龍聞五溪”。七絕,山水詩和送別詩最多,也是更好的。如《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黃鶴樓去揚州途中送別孟浩然》。
李白的五言絕句,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無盡的感情,既自然又含蓄,是絕句的更高境界。比如《獨坐敬亭山》:“眾鳥飛高,孤雲獨去閑。我看不厭,唯有敬亭山。”
李白159首絕句(五絕79首,七絕80首)中,樂府民歌作品約45首,占三分之一。其中,更受歡迎的作品,如《靜夜思》、《秋浦歌》、《玉怨》、《越女的五首詞》等。盛唐詩人中,隻有李白把五絕和七絕結合到了極致。
李白詩歌的藝術成就:一、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表現為側重於表現英雄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形象和具體事件進行細致描寫。他們往往以奔放的氣勢貫穿詩歌,講究馳騁自如、一氣嗬成,具有以怒製人的特點。“興漢落筆,撼五嶽,詩成笑顏,傲笑”。
第二,想象力的變幻莫測。李白詩歌的想象力變幻莫測,往往無端,奇奇怪怪,帶有一種隨意生長的野性精神。“君不見高閣明鏡,晨色絲黑,夜色雪”,“白發三千丈,愁似長須”。一個想象和下一個想象之間,有很大的飛躍,意象的組合也是跨度大,離奇,多變,善用快速思維。比如長相思。
三。圖像類型和單詞音調。詩中有許多壯麗的山河、日月意象,也有清新優美的意象。最常用的顏色詞是“白”,其次是金、黃、青、綠、紫。語言具有親昵、明快的特點,明快明亮是其詞語的基本色調。反映了他拒絕認同世俗的高尚人格。
時代驕子李白,一出場就震驚詩壇。他豪邁的詩歌創作和他的偉大天才征服了當時的眾多讀者,他成為了一個天才,享有很高的聲譽和地位。他的詩以“清新”“典雅”為特點,舉世無雙。宋代以後,杜甫的地位極高。然而,詩人被稱為李和杜。
李白對後世的巨大影響,首先是他的詩歌所表現出來的人格力量和魅力。一度吸引了無數學者。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這種個體人格意識被正統思想壓製的文化傳統中,李白奔放、純粹的人格風格無疑具有巨大的魅力。他的詩中豪放飄逸的風格,變幻莫測的想象,清水芙蓉之美,對後來的詩人都很有吸引力。因為他寫詩有才華有氣質,他的詩風實際上是學不來的。在中國詩歌史上,李白有著不可替代的不朽地位。